剛吼罵完,轉眼孩子就忘了,孩子都不記仇?真實答案一個心暖,一個心酸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動物心理學家哈裡·哈洛的恆河猴實驗估計不少人都知道:哈洛和他的同事們把一隻剛出生的小猴子放進一個隔離的籠子中養育,並用兩個假猴子替代真母猴。

這兩個代母猴分別是用鐵絲和絨布做的,實驗者在「鐵絲母猴」胸前特別安置了一個可以提供奶水的橡皮乳頭。

按哈洛的說法就是「一個是柔軟、溫暖的母親,一個是有著無限耐心、可以24小時提供奶水的母親」。

Advertisements

剛開始,小猴子大多圍著「鐵絲母猴」,但沒過幾天,情況就發生了轉變:小猴子只在饑餓的時候才到「鐵絲母猴」那裡喝幾口奶水,其他更多的時候都是與「絨布母猴」呆在一起。

有些聰明的小猴子甚至下半身待在「絨布母猴」身上,伸出上半身到「鐵絲母猴」那邊喝奶。小猴子在實驗中在遭到不熟悉的物體,如一隻木製的大蜘蛛的威脅時,會跑到「絨布母猴」身邊並緊緊抱住它,似乎「絨布母猴」會給嬰猴更多的安全感。

這個實驗證明:幼小的哺乳動物在基本物質需求得到滿足後,天生對觸摸的依賴非常強烈。

因此,即使父母吼罵孩子,孩子出於本能的想去和父母發生肢體接觸、去依戀父母時還是會去尋找父母, 孩子的內心很單純,他想要做什麼,他就奔著這個目的去,不會存在其他的雜念。

Advertisements


3、因為已經習慣被吼罵,家常便飯,孩子內心已經麻木。

麻木是一種心理現象,當消極刺激多了,達到峰值,就會形成麻木的心理狀態。

一般麻木產生前,人們都會進行反抗,經反抗沒有效果——內心認定反抗沒有效果,就會停止反抗。於是產生麻木的心理,麻木其實是人體自我保護的心理之一。

Advertisements

孩子對吼罵麻木的這種狀態,就是日常父母經常說的「罵疲了」。

罵疲了,孩子無所謂了,你怎麼吼、怎麼罵他也不聽了,看似是孩子的錯,其實都是父母幫孩子形成的。

試想一下,總是吼罵孩子,孩子反抗,你沒有意識到孩子在反抗,持續吼罵孩子,孩子覺得無論說什麼、做什麼都沒用,都沒法改變被吼被罵的狀態,內心是多麼的無助和可憐!

父母應該學會控制情緒,在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先耐心的孩子講解,不要一上來就吼罵孩子,把吼罵當做正常的溝通方式。

對於父母的吼罵,孩子有可能出於愛父母不記仇,但是也有可能內心已經收到傷害,父母真的應該好好珍惜這份愛,還要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控制自己的情緒,做溫暖的父母,不要把傷害都給那些真正愛我們的孩子。


Advertisements

回首頁

2/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